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速递 > > 正文

老夫妻双双水肿,“元凶”竟出在厨房…… 热议

日期:2023-05-17 14:00:06 来源:原创
分享到: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最近,70多岁的刘依姆和老伴脸上的皱纹突然少了,甚至抬头纹也不见,邻居打趣他们是不是去整形医院打了玻尿酸。直到两人发现小腿肿胀,一按就出现凹陷,才紧张起来。一量血压,他们的血压都高得惊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抽丝剥茧,最终找到了“元凶”——问题竟出在厨房,他们吃得太咸了。

5月17是世界高血压日,专家提醒,有效的血压控制,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基础,而盐摄入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环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两口莫名水肿,一测血压高得吓人

前两天,刘依姆发现老伴原来皱巴的抬头纹不见了,额头变得饱满发亮,邻居还打趣是不是去整形医院打了玻尿酸。老伴也觉得鞋好像变小,穿起来有点紧,小腿还有点胀,用手一压,就出现一个凹陷。昨天早上,刘依姆起来也感觉眼皮有点重,一照镜子,原来耷拉的两只眼袋鼓起来了,同时,走路有点笨重,低头一看,两小腿也出现了浮肿。

两个老人都有高血压,闻讯赶来的儿女,赶紧拿出血压计替他们测量。结果发现,两人的血压都很高,刘依姆的血压更是高达190/105mmHg。

“老两口都是面部晨起出现浮肿,双下肢傍晚时浮肿明显,但没有发现引起浮肿常见的原因,包括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药物性等。”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的林建珍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两位老人,他说,考虑老两口都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虽然都有服药,但平时没有自测血压的习惯,这次血压明显升高,很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

抽丝剥茧找到“元凶”,竟是摄盐过多

经过“家访式”的耐心聊天,林医生抽丝剥茧,终于找出“元凶”。

原来,老两口的三餐由依姆料理,而她的口味一直比较重,炒菜煮汤放盐和味精,还喜欢在每道菜上都浇上“虾油鱼露”等调理。儿女们每每来“蹭饭”都喊太咸了,但老两口已经习惯,宁肯餐后喝水解渴,也要吃得“有味道”。

“浮肿和吃太咸有关系吗?”老两口一时难以理解。

林医生解释道,为了维持体内机能,人体需保持大约0.9%的盐分,当体内盐分超过这个浓度时,大脑就发出口渴和多饮水的指令;血管里面的水份过多了,就会渗出,引发眼部、下肢组织水肿,同时血压也会过高。这也是老两口一直有服药,血压却控制不好的原因。

经过短期的药物利尿、消肿,以及低盐饮食的指导,老两口的浮肿逐渐消退。

“有效的血压控制,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基础,而盐摄入的控制,是重要环节。”林建珍医生介绍,盐摄入过多,不但会升高血压,还会增加冠心病、心衰、脑卒中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方法改变你的“重口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然而,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超出2倍多,不得不提高警惕。针对长期重口味的人如何实现减少盐的摄入,林医生也给出一些建议:

1.改变嗜咸习惯 耐受重口味其实是味蕾敏感性下降表现,尽量避免或有意逐渐减少钠含量高食物,外卖菜会比家菜多放盐,可尽量选择清淡些的菜式,或用温开水涮过再吃,坚持一阵清淡饮食,我们的味蕾会重新恢复敏感性。

2.改变放盐方法 做菜要等出锅前再放盐,这样可以在保证菜中咸味的同时,避免因烹饪过久,菜中盐分吸收过多。尽可能用1g规格的标准小勺放盐,可以帮我们精确控制量。

4.扣除隐形“钠” 1块豆腐乳约含5g盐;10ml酱油大约含2g盐;可以根据包装袋后面成分表写的“钠含量”,可以用400mg钠≈1g食盐来换算,每日摄盐的量要扣除这些隐形盐。

5.替代调味法 可以用一些风味食物来替代钠盐:比如将洋葱、青椒、番茄、香菇等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也可以利用醋、柠檬汁、番茄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增添食物味道,以减少钠盐的摄入。

6.使用低钠盐。肾功能正常的人可推荐低钠盐,其中含有60%~70%的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和硫酸镁,味道与普通食盐相似,但能减少盐量摄入。

编辑:丁小燕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