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正在石头上作画。通讯员 李传斌 摄
“听说咱大化坪镇街道上有个在石头上画画的秀秀?”
“知道,她就是对面那家小胡理发店的老板娘,叫张秀……”
(资料图片)
日前,笔者一走进霍山县大化坪镇“小胡理发店”,便被摆放在理发工具台上一排排题材各异的石头画所吸引:春来大化坪的满山樱花、诗意盎然的独钓寒江雪,憨态可掬的乡间小猫……这些画作虽然手法稚嫩,但都不失乡土本真,足以让这间小小理发店充满文艺气息。
在张秀设在阁楼上的工作间,笔者便看到地板上、书架上、墙角落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头,小的只有拳头般大,大的则有上百斤重。“这些都是街坊邻居们下河拣来送给我的。”张秀说。
张秀坐在窗前,嫌光线不够,又打开了直播补光灯,先用铅笔在石头上起稿,再用勾线笔定型,逐层铺色涂匀,每一遍铺完之后,要等颜色干了才能铺下一遍。
“这块破石头差点就扔了,我拿手里打量了几次,觉得还是可以画点什么。用铅笔画出线稿,黑色颜料加水勾线,表面凹下去的这条缝隙可以画上瀑布,在这块突出来的地方加上亭子和树。人物脸部用白色再加点菲红,衣服用酞菁蓝加白,深色褂子用培恩灰,脸蛋画红点,一定要重复上色加固。你看,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一幅简单又好看的青绿山水画,摆在案头,便是书桌上的一景,而这块平平无奇的石头也仿佛获得了新生。”张秀一边画,一边缓缓地聊着。
“石头上作画与纸上作画不同,要一遍一遍地添加颜色才行。最后画成之后还要喷一遍亮漆来封层。”张秀说,她画好一幅完整的石头画,至少要四五个小时。平时白天理发店里工作忙,她只有晚上等孩子们都睡着了才上楼来接着画。
34岁的张秀是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人。2014年,她和丈夫胡良文一起在镇上开了一家“小胡理发店”,小胡负责美发,张秀负责美容。
经过几年的努力,夫妻俩终于在集镇上买下如今这套三层的楼房。谁知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就遇到了连续三年的疫情。
“我是做美容行业的,平时都是客人找上门来。虽然我们大化坪镇没有出现严重疫情,但那时街上行人明显少了很多,人们能不聚集就不聚集。小店的生意也就清淡了不少,营业收入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张秀说。
“那时候也不敢想别的门路,一是我们夫妻俩都只会这门手艺,在哪里都是吃这碗饭;二来虽然挣钱少了一点,但可以更多地陪伴家人孩子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我们坚信,政府这么努力,疫情终归会过去的。咱普通老百姓,只要再多坚持一下,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事实果然如此!”回忆过去几年的小店生意,丈夫胡良文淡淡地说。
“正是因为疫情期间有空闲,我才想起学画石头画的!我在抖音上看到有教画石头画的课程,看着一块石头在别人手中慢慢变成精美的艺术作品,心生羡慕。我们这里石头多的是,于是我就买了一些颜料,开始学着画。”张秀说,她上学时很想学艺术,但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没有机会。
“我希望在家乡的石头上画出家乡的美景,因此我画的最多的是咱大化坪的山山水水。这些画作平时就摆放在一楼理发台上,供客人欣赏,客人若喜欢就送给他。去年我画的一块石头画被一个外地茶商看中,他丢下500块钱就抱走了。这让我看到了新的商机。我现在还经常在抖音平台上发布我自己画石头画的视频,也算是对家乡宣传作点贡献!”
小胡夫妻俩为人厚道,在小镇上口碑不错,左邻右舍都照顾他们的生意。
“往年,冬月中旬到腊月都是我们小店的旺季,月营业额至少有2万元,而去年只有一半。年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街上人员开始流动,我们理发店的客流量也增大了,收入也提升了不少。”说到这里,胡良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家乡的这些石头,每一块都很特别,有坑洞、有裂缝、有天然的图案和纹理。我花了很多时间一笔一笔描绘,让它们变成与众不同的自己。我一边画画,一边在想,这些石头就像自己的人生吧,纵使一开始不够好,但只要我足够努力,总会一点点变好的。”张秀笑着说。(通讯员 陈波)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