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当天特别推出场景直播《壹直播·心灵驿站|孤独症是“天才病”?随康复治疗师了解孤独症》。在康复治疗师引领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播走进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训练基地,零距离接触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各类功能教室,关注“星星儿”成长。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情绪不稳、多动、自伤、攻击等。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就像星星一样,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因此他们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资料图】
2019年发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当年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有200多万。
天才型孤独症患儿
其实少之又少
受电影电视剧影响,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将孤独症与“天才病”画等号。在电影《雨人》中,患有孤独症的哥哥雷蒙拥有超凡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堪称“天才”。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类似雷蒙的天才孤独症患儿少之又少,即使在某些领域天赋异禀的患儿,其社交、表达等能力依然明显低于普通人,需要专业医师团队介入治疗。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康复治疗师李国浩介绍,孤独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便是兴趣狭窄、刻板行为。“兴趣狭隘往往体现在他们只对极个别事物感兴趣,或者说,他们的兴趣点和正常小朋友不一样。”李国浩举例说,生活中,普通小男孩一般会喜欢汽车、机器人等玩具,女孩则更倾向于洋娃娃或布偶,但孤独症儿童对这些毫无兴趣,有的孤独症孩子喜欢墙上的开关,有的格外喜欢瓶盖,有的则对圆形物体极为感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与狭窄兴趣,会导致他们在某些方面看起来比普通孩子更优秀。
“比如说对数字敏感的孤独症儿童,他可能对车牌号、电话号码记得很清楚,甚至我们给他一个数字,他可以快速进行开方心算且保证无误。”李国浩说,“尽管他的记忆力或计算力惊人,但基本属于机械记忆,并不能代表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于普通孩子。”李国浩特别呼吁大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与康复中,而非偏执于挖掘其特殊能力。
“冰箱妈妈”理论无依据
莫让“贵人语迟”耽误治疗
20世纪中叶,在精神医学界曾盛传一种“冰箱妈妈”理论。该理论认为,母亲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过于冰冷的态度,会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创伤,从而患上孤独症。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理论。”李国浩介绍,当前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发育性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孤独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他特别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不要过分自责,及时寻求专业医师帮助才是当务之急。
提及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的几种行为标记,李国浩表示,可以着重在五个方面观察。
第一,儿童目光是否存在接触异常,孤独症患者常常会不看或少看,对于有意义的社会刺激的注视减少或缺乏。
第二,不应或少应,被家人叫名字,孩子反应不敏感。
第三,缺乏恰当的肢体语言,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要求,很多孩子在一岁时就会表现出肢体动作交流频率下降。
第四,不语或少语,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延迟,没有主动语言或主动语言非常少。
第五,不恰当的物品使用以及相关的感知觉障碍。
在生活中,遇到适龄儿童延迟说话的情况,很多人会“高情商”地说一句“贵人语迟”。这虽然会让一些家长减轻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感,但也无意中引领家长走向另一个误区——语迟是一种正常甚至积极的表现。
“当孩子一岁左右,同龄孩子都可以喊出爸爸妈妈等称呼,但自己的孩子一直面无表情,不会说话,叫他名字也没反应时,就有必要前往专业机构做关于孤独症的检测。”李国浩说,从最初发现到8岁,是孤独症的黄金干预期,越早关注、越早发现,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越有意义。
放在“人堆里”就好了?
急着上幼儿园反而不利
不少人认为,孩子不爱说话,把他放到同龄人堆里,有了共同语言,自然就好了。
李国浩表示,这种方法对于性格孤僻的儿童或许有一定效果,但孤独症不是性格孤僻,盲目将孤独症孩子送去幼儿园和同龄人玩耍,因孩子不具备正常的社交表达能力,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
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训练基地,医院开设了12种多功能教室,包括个别化训练室、美工室、OT室、启蒙室、多感官训练室、体感训练室、宣泄室、团训室、评估室、情景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VR室,保障孤独症儿童在内的各类儿童,享有合适的学习与康复环境,尽快提高儿童各方面能力。
“对于孤独症的康复干预,最大原则就是持之以恒。”李国浩介绍,孤独症不同于躯体疾病或一般精神心理疾病,康复过程相对缓慢,战线较长,家长又大多关心则乱,急于看到孩子的康复成果,经常带着孩子辗转多地就医。
“我们建议,家长在选好医疗机构后,最好带着孩子专心地在当地留下来,不要浅尝辄止,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国浩说,“在一个地方待几天,不久又跑去另一个机构或城市,对孩子来说,要不断适应新环境,这对康复来说,很难有正面帮助。”(记者 刘通 张如意 实习生 杨胜楠 通讯员 李加鹤)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